家乡习俗,外孙、外孙女满月,外婆要送“头尾礼”,也称“送满月”,就是给婴童送帽子、肚兜、袜子等衣饰。我的四个姐妹,所生孩子的“头尾礼”都是由我母亲亲手制作。
小时候,夜里常见母亲做针线活。母亲先洗净手,点上煤油灯,随后将装着针、线、剪刀、布等工具的竹箩放在茶几上,人端坐于板凳,开始密密缝。火苗一亮一亮,墙上的影子随着一闪一闪。母亲常说,人靠衣装,得有模有样。母亲言至心到。我们兄妹的穿戴,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为孙辈她更是尽心尽力。
母亲制作婴童帽尤为费心,常做的是瓜皮帽。帽主要由表布、里布和帽边组成,先用纸剪出莲花瓣模型,再按模型剪表布。以花瓣尖作帽顶排列,两片相邻的布面相贴,手捏着布里缝,在边缘约2毫米处先以疏针逐片固定,再用锁边针依序缝制,均匀走针、拉线,疏密有间,片片花瓣形态不变,缝接至闭合。然后,将其外翻成里,内翻作面,初成帽体。
大爱无言,常融于“绣花功夫”。母亲修整帽檐后,剪一宽约30毫米的红色布条作帽边,布条两边都折约2毫米,布条里子朝外,布面贴着帽体,将一边折叠处对准帽檐约10毫米处起针,先以疏针固定绕圈闭合,再用平针缝制,另起针将帽边布条首尾无缝套接。平针需均匀且直,否则布多皱。此时,将帽边熨平压实。随后,将剪好的帽套里布套进帽内,把帽套边夹在帽边与帽体之间,帽边布条已折的边缘朝帽套帽体,然后用斜钩针将帽边帽套缝贴在帽体内侧,至此,完成了帽的主体。
大事作于细,慎终必如始。母亲端详着帽,眼神里充满祈盼和祝福, ,像盖房上梁似的,用暗针缝制“帽之灵”——帽徽和帽顶。帽徽一般用红线缝上一个“福”字;帽顶用红头绳编一个盘扣,或用红线编个小袋子,里面装着精美的贝壳。母亲将儿孙当骄傲,常给他们编织“桂冠”。
看久了我手痒,母亲就教我穿针。左手垂直拿针,右手拇指食指轻轻捏住线,露出约一指节长线头,对准针孔穿过,再缓缓拉出。刚学,多失手。练就,当递针输线帮手,乐在其中。母亲说,穿针要聚精凝神,左顾右盼是不行的。
没有比针更硬的布,只有比布更韧的心。母亲沉浸于为儿孙密密缝的幸福中。我的孩子出生时,年近古稀的母亲依然劳心劳神为孩子缝制衣装。
不止我们家人,还有许多远亲近邻,小孩的衣帽,老人的鞋被,母亲都为他们缝补过。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母亲以一针一线,友邻睦里。婆媳的缝隙,妯娌的纠葛,夫妻的隔阂,母亲以慈爱之心,不遗余力地“穿针引线”又“缝缝补补”……因此,母亲赢得乡里乡亲的爱戴与尊重。
诚意写春秋,仁爱继世长。母亲以心织心,织出一番广阔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