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乡东坞村落实产业扶贫弄虚作假问题”“四川省会理县原农能办主任在项目验收工作中搞形式、走过场,不正确履行职责问题”……最近,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了一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表明了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鲜明态度。
脱贫攻坚工作直接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直接同人民群众打交道,暴露出来的作风和腐败问题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总的来看,扶贫领域的工作作风是好的,这几年实现9300多万人脱贫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众多扶贫干部付出了汗水、心血,甚至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也要看到,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成效。
从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看,有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加消化、囫囵吞枣,对接落实时不考虑自身实际,配套跟进不及时,政策执行“不接地气”。比如,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兰宏等人,关于农村危房改造的工作部署朝令夕改,工作流程繁琐难懂,任务落实流于形式,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有的习惯于报喜不报忧,讲成绩多、谈问题少,甚至编造假数字、假情况、假政绩欺骗上级。比如,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委原书记刘乡为应对 脱贫摘帽验收检查,竟在县脱贫摘帽攻坚工作推进会上总结了4条迎检“过关诀窍”,即人为控制抽检比例、提前规划迎检路线、电话查访确保百分百满意率、配齐旧用品避免“穿帮”等,造成不良影响。有的会议多、文件多、督查检查考核多的问题由明转暗,基层压力由有形变无形。这些问题,阻碍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严重侵害贫困群众的利益,必须认真排查、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纪委 监委专门印发通知,加强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七省区纪委监委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指出要把纠正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更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着力加强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督,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盯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放,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表面文章、喊口号不落实等问题,及时查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通过严肃精准问责引导、督促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同时,要督促主责部门综合分析普遍性问题、反复出现的问题,完善减轻基层负担的制度机制,用制度推动化风成俗,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