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故事
网站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清风故事     
家传的那杆秤
发布日期:2018/4/5       作者:      来源:大丰区纪委      浏览次数:[2707]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呦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盘的星……”每当我听到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时,就会想起家传的那杆秤。

一杆长约2米的黑紫檀木秤,定盘星虽在悠久的年轮中磨损了许多,但它仍旧闪烁着光芒,秤头杆尾上的铜管已经积累了一层锈斑,与原配的铸铁秤砣组合成了这杆木秤。听父亲说,这杆秤能称250斤,是爷爷年轻时候购置的,至今有90多年的历史了。

父亲说,这杆秤为十六两制(英制单位,即十六两为一斤,八两为半斤),现在的秤按照十两制进位换算很方便。可是在建国初期,买卖交易时,十六两制秤有猫腻可藏。爷爷在八鲜行(水产品门市)收购或出售鱼虾时,从不短斤少两,不赚昧良心钱。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在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外地的一名商人想收买爷爷,在这杆大秤上做手脚,那人带来一大一小两个秤砣,让爷爷在收购鱼虾时换上大砣,卖出商品时用小砣,被爷爷一口拒绝。从那时起,爷爷就带上这杆秤回家了,不愿意做那些黑良心的事。

在计划经济年代,父亲从爷爷手中接管了这杆秤。那时,父亲是农村生产队的贫协委员(贫下中农代表),称粮食、油料、猪肉等分配给村民,自然由父亲掌管这杆秤。父亲按照爷爷的嘱托,从不多称给自己和亲朋好友,一视同仁。一次,生产队在场头分配山芋时,按各家各户人口分派,社员们有人往筐里装,有人往麻袋里填,称好后每户一堆,并排堆放在打麦场上,上边压着写有户主姓名的字条,大人小孩都高高兴兴地担着筐子寻找自家分得的山芋堆。母亲找到自家的山芋堆后,准备装筐时,被一位大爷拦住了:“别动,我怎么看你家的山芋比别人多呀,我们要重新过一下称!”现场顿时一片哗然。母亲提高嗓门说:“你凭什么说多称?我敢给你打赌,要是我家那口子多称了,我们承认贪污,罚我全家半年粮食;要是不多不少,你得给我当场认错检讨。”母亲心中有数,死古板的父亲是不会给自家“照顾”的。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我,吓得直拽母亲的衣襟,害怕万一赌输了,全家人不仅要饿肚子,还要受人斥责、遭人讥笑。在生产队长的主持下,重新称了分给我家的那堆山芋,一过秤还少了3斤。从那时起,我对这杆秤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父亲的形象一下子在我的心中高大起来。

在市场经济年代,父亲坚持用这杆秤交易买卖公平。一次,父亲把自己的棉花采摘晒干过称后,等待小贩上门收购。小贩开着拖拉机,自带做了手脚的磅秤,每次克扣5至6斤棉花,还自以为天衣无缝,谁知在第一次过磅时就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当场狠狠地教育了商贩,不然,将秤移交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小贩当场认错,表示今后不再赚取昧良心的钱。

我成年以后,经常去商店或集市上买瓜果蔬菜、鱼肉之类,少不了与木杆秤打交道,也曾遇到过缺斤少两的情况,虽然气愤,但只能自认吃亏。我参加工作后,特别是当老师期间,一直教育和鼓励学生们从小具有公平正义感,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中唱的“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看到这杆家传的木秤,增添了精神支柱,廉洁自律,清白做人,一个个字符跳入眼帘。

如今,这杆木秤虽说派不了大用场了,但父亲仍旧把它传给了我。父亲说:“一杆永远架在人们心中的‘秤’,这叫‘公平’;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不被眼前金钱迷惑,才叫‘正义’。做人要像秤杆定盘星与秤砣永久搭配在一起那样,一生一世,永不改变。”这杆秤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看到它,就会想起父母告诫我的话:“做人要像秤,处事要公平。”这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多年来,我一直牢记着父母的教诲,做人做事心里装着一杆公平秤。

我要把这杆秤子子孙孙传下去。(蔡根青)

上一篇:转隶只是换个岗位反腐
下一篇:追踪9000万
Copyright 2016 Tinghu Jijia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盐城市亭湖区纪委 盐城市亭湖区监委 苏ICP备12035882号-2
地址:盐城市青年东路55号  邮编:224051 联系电话:(0515)66691139 8988113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