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牵国事,家风连党风。今年全国两会上,家风话题延续了此前两年的热度。秉持“家国天下”情怀,代表委员们畅谈家风建设,讲述“家风正、党风兴”的中国故事。
家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种行为重复百次,就成了习惯;一种习惯千百人奉行,就成了风俗;一种风俗传承百年,就成了文化。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不仅是家庭成员的习惯、立身做人的准则,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蕴含着丰富的以德治国思想道德资源。
说起正在热播的纪录片《记住乡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感慨颇多,“片中讲的家训家规、民风民俗非常打动人心,唤醒了乡愁记忆,弘扬了传统文化。”吴为山记得,从小父亲就教他背古诗、学古文。“古人讲‘文以载道’,诗词典籍蕴含传统文化精粹。父亲是要我通过学习这些典籍,明白做人的道理。”
良好家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中让传统渗入人心、深入骨髓。全国政协委员、82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讲到,“忠孝节义”的梅派家风对自己影响至深:“我们兄弟都是受儒家教育,传统文化中有‘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就是说做人要诚实,对父母要孝敬,对师长要尊敬,对社会要有爱,对国家要忠心。”在梅葆玖看来,把梅派艺术和梅派家风都传承好,才能“德艺双馨”。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家风建设至关重要。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家风传承断层现象,梅葆玖委员深感忧虑,他今年特别呼吁要关注青少年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家风建设,让孩子们从小得到良好家风熏陶,接受传统文化滋养,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从而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提升。”
在言传身教中养成良好家风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小在家讲规矩,出去做事就会懂规矩。受家里熏陶,我们家五姊妹干什么工作都非常认真,不会去偷懒。”全国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父母教给她的最大规矩就是做事要认真、有担当。“不管大责任小责任,每个人身上都要有责任、有担当。现在我也把父亲教给我的这句话传给我儿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家风代代相传,可以是成文的“家训家规”,更多时候浸润在日常生活里,蕴藏在朴素话语中,靠言传身教才能成风化人。
说起自己的家风,全国政协委员、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建谈到:“伯父工作非常繁忙,没有大块时间和我们每一个孩子交流,但有一点是经常嘱咐,那就是绝不能搞特殊化。他自己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我们一直都在诚实做人,踏实工作,凭自己的本事做出了成绩。”
家风塑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榜样的力量。对梅葆玖委员来说,父亲梅兰芳就是他为人处世的最好典范。“我从小就跟着他,既得言传,又受身教。他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想着应该做善事,应该做有利于大家的事,这一切也是我现在应该做的。”
让好家风释放向上向善正能量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无数案例表明,家风败坏是党员领导干部走向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家风建设关乎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家风败坏、家德缺失、家规无序,不仅很难营造温馨和谐的幸福生活,也不利于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更会引发系列社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关于加强家风建设的建议,得到了江苏团30多位代表的联名附议。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深有同感:“培育良好家风,是构建全社会良好风气的重要支点。家风在汇聚和沉淀后形成民风,淳朴的民风可为清正党风提供基础。如果很多小家庭的家风不正,整个社会风气就很难正得起来。”为此,他建议国家加强家风建设,努力打造家风建设与社会风气建设的联动机制,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
既承接悠久传统,又涵化共同价值,家风的力量穿越时空,发挥出巨大的道德引导力和约束力。吴为山委员讲到,“我们今天记住乡愁、传承家风,就是要强健灵魂,释放向善向上的正能量。”(沈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