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书画
网站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廉政书画     
画里有话 | 顺应自然守护文化根脉
发布日期:2022/4/18       作者:张培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8280]

  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城墙因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局部坍塌。图为近日,工人师傅正在修复古城墙。 侯林茂 摄

  为迎接国际古迹遗址日,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小朋友变身“小小考古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体验瓷器修复。 洪晶晶 摄

  江西景德镇就御窑遗址各申遗要素环境整治、监测措施与对策召开研讨会,江苏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策划“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科普宣传活动,湖北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邀请知名气象专家讲述气候变化给古迹遗址保护带来的影响……“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到来之际,多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文物古迹遗址保护事业。

  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为“遗产与气候”,旨在呼吁各国进一步构建可持续性遗产保护行动目标与体系,以应对日渐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

  历史长河中,气候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并在无形中塑造许多非凡的遗产。比如,在我国古代,长城以内是温暖湿润的华夏腹地,以外是广袤的游牧地带,游牧民族与农耕定居群体常年在此拉锯争夺,催生了万里长城这一规模最为壮观的军事遗产。

  如今,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正面临气候的诸多挑战。2019年,意大利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遭遇罕见洪灾,圣马可广场变成一片汪洋。去年,我国山西晋中平遥古城受强降雨影响,城墙内墙局部坍塌长度达25米。无数我们正在亲眼见证的事实表明,气候对于未来文化遗产管理保护工作的影响愈发严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气候变化下的世界遗产与旅游业》报告称,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已成为威胁世界遗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文物古迹遗址的管理保护工作既需要大众参与、共同守护,又需要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近年来,从塞罕坝打造一碧万顷的绿色遗产新景观,到有200多年历史的凤堰古梯田以自然风光当“展厅”,让当地群众在青山绿水间实现脱贫致富,我国在推动遗产保护工作适应气候、顺应自然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充分认识气候之于遗产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传承前人留下的文化血脉,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这也是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上一篇:镜头丨“疫”线担当 纪检人在行动
下一篇:漫画 | @年轻干部 这些人情陷阱需警惕
Copyright 2016 Tinghu Jijia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盐城市亭湖区纪委 盐城市亭湖区监委 苏ICP备12035882号-2
地址:盐城市青年东路55号  邮编:224051 联系电话:(0515)66691139 89881139
关闭